談起農藥殘留,很多人都會聯想到“毒”韭菜、“臟”草莓、“套藥袋”蘋果。一些關于農藥殘留的新聞和傳言讓公眾聞之色變。農藥殘留真的有那么可怕嗎?咱們還能安心吃瓜果蔬菜嗎?且聽市場監管君為你一一解答。
果蔬上的農藥殘留主要來源于種植過程中使用的農藥,有殺蟲劑,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許多種類型。
關于農藥殘留,我們既不需因噎廢食,也應懂得基本的“自保方法”,是“良藥”還是“毒藥”,要理性對待、科學使用。
哪種蔬菜農藥殘留會比較多呢?
通常情況下,葉類蔬菜上的農藥殘留相對較多。
葉類蔬菜中農藥殘留檢出率較高的品種包括小白菜、小油菜、韭菜、甘藍、芹菜等蔬菜。
造成這類現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因為葉菜的食用部位通常接近土壤表面,易患蟲害,主要施藥部位又為食用部位,同時也容易附著農藥,如油菜、韭菜等;由于葉菜的生長周期通常比較短,施用農藥后,菜農為了確保蔬菜新鮮,往往未到安全間隔期就采收上市;速生葉菜生育期短,病蟲害易發生,增加了農藥等化學投入品的使用,因此夏秋季節速生葉類蔬菜的農藥殘留超標及檢出情況較為突出。
除此之外,大蒜、豇豆等蔬菜的農藥檢出率也較高。
農藥殘留一定對人體有害嗎?
農藥會造成人體急慢性毒性,還對環境造成污染,但有農藥殘留并不代表一定對人體有害。產生毒性是需要基于一定的劑量。
國家標準和法規會限制農藥在食品中的殘留量,從而保證食品安全。比如市場監管總局通告中所說的農藥殘留超標,即為該限量標準。
為什么會出現農藥殘留超標呢?
首先,農藥的施用方法不科學不規范,如超范圍用藥、超量用藥、用藥品種單一等。
其次,農藥本身的問題,如有些農藥里面違規添加了其他隱性成分,導致低毒農藥含有高毒成分。還有些農藥會在環境中代謝轉化為其他有毒有害物質。
再次,環境問題,如其他農田施藥后的藥液被風或者流水轉移過來的。
能不能不用或少用農藥?
完全不使用農藥是不現實的。不使用農藥或使用量明顯不足的話,會影響農產品產量,農產品價格會隨之上漲,甚至會造成更深層次的影響。
農藥殘留雖難以避免,但并沒有人們想象得這么可怕,通常說的農藥殘留有害健康,是指農藥殘留超標的情況,市場上流通的蔬菜只要符合標準的,一般都不會造成傷害。
農藥殘留檢測南海區怎么做?
針對南海區食用農產品外地流入占比高、食用農產品溯源難、各類檢測數據分散無序、匯集、分析缺位等問題,南海區建設“食品安全檢測大數據風險分析系統”,構建一張高密度、廣覆蓋的監測網絡,在農貿市場、集體配餐中心、學校食堂、養老院食堂、醫院食堂、食材配送單位、大型餐館等涉及重點人群、重點區域的單位,設立921個企業自檢監測點,統一配置新型快捷的檢測設備,要求企業對使用的食材進行檢測,檢測信息實時上傳數據云端,并及時銷毀不合格產品。預警系統自2020年啟動以來,共產生22.37萬批次快檢數據,識別可疑樣品1.02萬批次,處置可疑樣品58.78噸。
與此同時,南海區探索建立了快檢吹哨,法檢跟進的運行機制,依托“食品安全檢測大數據風險分析系統”,在元旦春節、中秋國慶等重大節點,對節令性、群眾消費量大的食品進行監督抽檢,確保群眾飲食消費安全。三年來,共抽檢食品5.57萬批次,根據不合格產品線索立案721宗。
此外,南海區加大“他檢”力度,增強食品消費信心。定期通過網絡征集群眾最想抽檢的食品種類或者網紅食品經營單位,定向開展監督抽檢,及時公開檢測結果和后續處置情況。2020年以來,共抽檢產品14.71萬批次,銷毀不合格產品2511公斤;開展14次“你選我檢”活動,抽檢產品483批次。
南海區持續組織開展全區農貿市場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人員的培訓考核,通過集中培訓和考核的形式,提升了全區的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人員的業務能力,為提高基層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確保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打下良好基礎,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菜籃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