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1-18 14:58:58瀏覽量:217
據佛山新聞網10月22日報道,南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召開南海區食品安全風險檢測預警系統工作會議。會上,南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南海用數字化賦能食品安全風險管控,建設南海區食品安全風險檢測預警系統(以下簡稱“系統”),守衛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項目將繼續擴大監測范圍,計劃建成1000個食用農產品檢測點,進一步強化系統的食品風險預警及處置功能,借助大數據技術構筑南海“衛食烽火臺”。
該項目由廣州瑞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森生物)承建。瑞森生物以快速檢測設備及防檢測數據造假發明專利技術為基礎,同時融合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現代信息技術,傾力打造南海區食品安全風險檢測預警系統,為政府監管實現了及時發現風險、預警風險、處置風險、溯源風險等功能,形成了食品安全風險監管閉環,有效構建了區域全鏈條食品安全監控預警體系,真正做到守衛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以下為截取文章部分報道:
佛山新聞網訊 記者何宇揚報道:數據收集、分析、預警......南海用數字化賦能食品安全風險管控,建設南海區食品安全風險檢測預警系統(以下簡稱“系統”),守衛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南海區食品安全風險檢測預警系統工作會議現場(圖片:何宇揚)
實時預警風險,守衛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快檢數據超百萬,完善食品風險監管閉環
南海區食品安全風險檢測預警系統的風險發現、預警等功能的實現,建立在強大的數據收集能力上。
系統自2020年9月建立以來,每天約收集到各監測點3600批次的食用農產品快檢數據,截至今年9月,系統共收到1032571批次樣品檢測信息,并顯示了7264批次陽性不合格樣品,不合格率為0.703%(即合格率99.297%),34129kg不合格批次果蔬等產品均已啟動后續處置機制進行無害化處理及溯源追查處置。
在龐大的數據基礎上,南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食品生產、經營各環節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形成月度、季度、半年度及全年度的有效分析報告,為相關監管人員提供數據參考,有效提高了監管效率。因此,在會議上,南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計劃將建成1000個食用農產品農殘監測點,進一步擴大系統的數據采集范圍,提高預警系統的工作效能。
此外,數據采集能力的強化,也有利于加強系統的風險追溯功能,完善南海區打造的食品安全監管閉環。“我們可以根據匯總數據的分析,直接追溯到風險品種的供應地區與單位,加強食品監管力度,徹底消除風險隱患。”南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接下來,南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將繼續完善系統功能,并將繼續探索有效溯源機制的完善方向。南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結合索證索票工作,探索如何在發現可疑樣品風險時,能逐級地向上追溯來源,直到產地源頭的工作機制,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閉環工作,有效防范風險。